專業品牌 vi 設計公司的作用,更像給品牌做 “視覺翻譯”—— 把那些藏在背后的理念、優勢,變成人人能看懂的圖形、顏色、字體。
企業自己做設計,容易盯著 “好不好看” 鉆牛角尖,卻忽略 “能不能用”。比如想傳遞 “可靠”,可能隨便選個藍色,卻不知道這個色值印在包裝上會發灰;設計個復雜 logo,結果小到工牌上根本看不清。專業公司會避開這些坑,他們能抓住品牌的 “核心特質”,比如科技品牌的 “精密”、母嬰品牌的 “柔和”,再把這些特質轉化成具體的視覺語言。之前見過一家農業品牌,他們想突出 “自然”,設計師沒畫花草,而是用了麥田波浪的抽象線條,配低飽和的黃綠,既特別又貼合行業,這就是翻譯得準。
他們還能幫品牌 “守住一致性”。品牌觸點太多了,從名片到直播間背景,從產品標簽到員工工服,專業公司會制定一套規則,確保不管在哪出現,大家看到的都是 “同一個品牌”。比如規定 logo 在任何場景都不能歪,輔助圖形怎么剪、怎么拼都有譜,避免各部門亂改,最后視覺形象亂糟糟。
vi 設計公司的工作流程,其實是跟著 “問題解決” 走的。
一開始不會急著畫圖,會先坐下來聊透 —— 品牌現在的問題是什么?是老客戶覺得視覺老氣,還是新業務和舊形象不搭?目標客戶看了會有什么感受?甚至會扒扒競品的視覺套路,避免撞車。聊完可能還會做小調研,找幾個目標用戶問問對同類品牌的視覺印象,確保設計不跑偏。
接著會出幾個方向的草稿,不是完美方案,更像 “思路展示”。比如一個方向偏穩,用幾何圖形;一個方向偏活,用曲線。和品牌方一起挑出最貼的,再往細里磨 ——logo 線條調順點,顏色飽和度降一點,同時開始搭配套的字體、輔助圖形。
差不多了就做 “落地測試”,把設計稿 P 到實際場景里:印在名片上會不會擠?放大到招牌上變形嗎?不同材質(比如帆布、金屬)印出來顏色對不對?發現問題就改,比如某個顏色在布料上顯舊,就微調色值。
最后會整理出一本厚厚的規范手冊,不光有正確用法,還會列一堆 “不許做” 的例子 ——logo 不能加陰影,字體不能換,甚至連錯誤的配色組合都拍出來對比。附帶著常用模板,比如朋友圈封面、郵件簽名,方便團隊直接用。
整個過程像給品牌量體裁衣,先摸清身材,再裁布料,最后教怎么穿,確保穿上既合身又好看。
尼高vi設計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專業的vi設計、品牌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的深圳vi設計公司,擁有豐富的品牌vi設計、企業CI設計經驗,詳情可查看的品牌vi設計升級案例。
版權聲明:以上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原作者的觀點,除了已經標注原創的文章外。文章中出現的商標、專利、圖片和其他版權均屬于其合法持有人。如文章中圖文有侵權或者錯誤信息,請聯系我們! 我們將在確認后的24小時內刪除。本網站之聲明以及最終解釋權均屬深圳市尼高企業形象設計有限公司所有。